看似喜剧实则悲剧
盛夏之时,一场严冬的黑雪却在舞台上飞卷,将历史灰烬变成心灵的风暴,袭向戏里戏外每个人的心头。由央华戏剧出品,李静编剧,黄龙斌导演的舞台剧《戎夷之衣》,作为北京市文联2024年文学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近日在北京老舍剧场首演。该剧以深刻细腻的笔触,对发生在战国时代的历史名篇进行了一次视角独特的现代解读,引发在场观众和众多专家观看后在戏剧论坛上各抒己见。
作家李静改编战国戎夷解衣故事
《戎夷之衣》改编自《吕氏春秋侍君览第八》中戎夷解衣的故事:齐国墨家义士戎夷与弟子石辛前往鲁国进行援助,途遇大风暴雪,二人露宿城外。经过争执,戎夷脱下棉衣给弟子穿,自己半夜冻死,弟子石辛活了下来故事以时空穿插的叙事,展开了跨度36年间的故事。首演结束后,主办方举办了以我的身体我的灵魂以及我的历史为主题的戏剧论坛,各位主创、主演及学者嘉宾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编剧李静介绍,《戎夷之衣》的创作始于2017年,她偶然看到钱穆的一本书引用了戎夷解衣的故事,其中两点击中了她,一是故事中隐含的道德悖论:道德者只有通过自我牺牲才能是真的活着,如果他致力于保存自己那么他其实已经死了,只有通过对非道德者的牺牲他才能成就自己,并且他自己就要去消灭掉自己;二是师父把棉衣披在徒弟身上,这个徒弟以后的人生怎么过?该剧正是以此两点为核心,经历了两年时间反复寻索而成。
该剧艺术总监王可然最初看到《戎夷之衣》这部作品时,吃惊于剧本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剧中所有人的背后都在表达着一种剧烈的痛苦,这种痛苦形成了一种对人自有文明的建设。而央华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从来不做让人更加绝望的作品,人追求文明的过程,必然是用所有的行动和努力去推进我们寻找的那个光。
作品核心讲的是选择之难
导演黄龙斌对剧本的二度创作和舞台处理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认可。他表示:我的创作通常要满足两点,一是给演员可以自由、真实的生活空间,二是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我很喜欢李静老师作品中对善与恶的探讨。剧场、历史、欲望、选择、想象,这是我为这部作品提炼的五个关键词。
创作这个角色,演员需要把自己砸得很碎。在剧中饰演主角石辛的演员于晓光看来,石辛是一面黑色的镜子,像钻石一样有很多切割面,他是很多人的某一个面,他的存在给了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引以为戒的例子。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艺术总监吕效平认为这部戏是可以在全世界演出的作品。它骨子里是悲剧,但却以喜剧来呈现,导演像个孩子似的来讲述这个故事,这个做法太天才了!这部戏所讲的是人最基本的问题,存在于任何时代、存在于世界任何角落。
作家止庵认为该剧最好之处在于它的复杂性:在我看来,石辛的人生始终身不由己,一直在求生与求胜的复杂局面里。作品的核心是选择之难,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戏剧评论家、剧作家林克欢认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舞台表现形式,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林荫宇也表示:这个戏让我耳目一新,形体的组合有会意性,既有导演态度,还能激发观众情感,舞台运用也非常自然、舒服,表现力很充分!
该剧北京演出后,将赴20余个城市开启为期近3个月的全国巡演。
评论
- 评论加载中...